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

八月石猴小石臼













炎炎夏日裡
侯加福老師花了一個禮拜的工作天
趕在天秤颱風襲台之前
完成了這一個石猴小臼




 老師示範石臼的用法

他希望石猴小臼可以融入家居生活當中,

可以拿來磨磨花生粉,芝麻粉,客家擂茶,甚至磨大蒜都好,

讓收藏人在家庭料理的過程當中,體會到藝術與慢活交織在一起的快樂。







 可愛的葫蘆造型石杵

小手握來輕巧便利


本件作品 感謝新營林小姐典藏





土溝藝術駐村石雕家

美猴王 侯加福 0937356513

歡迎訂製各種石材生活美學器皿

欲典藏石雕作品的雅士

請跟侯老師連絡

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

台灣要出頭


四界都有人挺台灣
台灣出頭天





出頭天 作曲:阿信
出頭天 填詞:阿信
出頭天 編曲:五月天

在我的天頂 甘有人會看得見
看到我不甘願這樣過一生
在我的一生 我甘願來相信
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春天
在我的天頂 大雨落不停
也不能改變到我的固執

永遠等待 那一日 咱可以出頭天
人生不怕風浪 只怕自己沒志氣

那一日 咱可以出頭天
我盼望的日子 會真快 來到我身邊

在我的天頂 甘有人在保佑
怎樣我常常摔的頭殼流血
血乾會結痂 失敗也不失志
成功是咱自己看自己得起
飄浪的日子 等待著時機
我不信命運會這麼無情






侯加福八月最新創作

材質:化石積砂岩的一種

歡迎典藏

2012年8月25日 星期六

杵 與 臼



2009年侯加福作品

2012年七月由文人雅士典藏








土溝藝術駐村石雕家

美猴王 侯加福 0937356513

歡迎訂製各種石材生活美學器皿

欲典藏石雕作品的雅士

請跟侯老師連絡





2012年8月20日 星期一

感謝 洪儀真博士 典藏 〔放輕鬆一下〕






















感謝「飛躍的羚羊」紀政 珍藏 侯加福作品〔蕃薯仔〕


調整大小IMGP9206

2012-7-25

紀政小姐在萬步健走的途中,順道拜訪土溝藝術工坊,
並且珍藏 侯加福作品〔蕃薯仔〕。


〔記者王涵平/後壁報導〕「飛躍的羚羊」紀政帶領希望基金會成員前往無米樂農村健走,感受傳統台灣農村風情,留下深刻印象,允諾回台北後大力宣傳無米樂社區。

紀 政與作家陳若曦,以及四十多位希望基金會愛好健走的成員,由菁寮庄社造規劃導覽文史工作室執行長黃永全帶領走訪無米樂農村,首先前往百年歷史的菁寮國小, 看到桃花心木森林的永續校園環境,直呼這是台北看不到的美麗幸福校園,隨後參觀學校對面菁寮天主教堂,融入農村地景地貌的設計,讓人讚嘆台南鄉下竟藏著國 際級建築物。

紀政等人也拜訪冠軍米崑濱伯,眾人高興地與崑濱伯合影留念,之後參觀老鐘錶店,八十八歲業者殷瑞祥拿出十多年前參加台北市慢跑比賽的獎狀,直說︰「是紀政頒獎的喔!」笑稱現在是紀政的老粉絲;紀政直誇瑞祥伯用心守護鐘錶的歷史與故事。

參 訪菁寮老街金德興古蹟時,紀政對於阮齊將保留二百五十年的老建築捐給國家當作古蹟相當讚賞,直稱台灣人太有福了。傍晚時分,一行人在百年三合院改建的荷蘭 井湧泉民宿享用阿嬤以古早大灶料理的割稻飯,白米飯、炒青菜、菜脯蛋、焢肉、竹筍肉骨湯等,紀政感動地表示,老農村是台灣真實版的世外桃花源,走訪一趟太 值得了。


2012-7-25  自由時報

興起泰來~貝化石石雕茶盤












品名~興起泰來~貝化石石雕茶盤.

材質:貝化石

直徑34公分(內徑25公分)高7公分 僅此一只.

歡迎典藏





侯加福 簡歷(專長石猴雕刻):

1951年 出生嘉義
1988年 成立石然居工作室
1997年 嘉義市第二屆桃城美展優選
1998年 國父紀念館桃城石猴特展
1998年 嘉義市第一屆石猴戶外創作展 (榮獲票選美猴王)
1999年 嘉義市第二屆石猴戶外創作展 (榮獲票選美猴王,作品並由文化局典藏)
2000年 台北首都藝廊個展
2000年 嘉義市第五屆桃城美展優選
2000年 嘉義市第三屆石猴戶外創作展 (榮獲票選美猴王,作品並由文化局典藏)
2000年 高雄縣立文化局與劉其偉同堂展出
2001年 第一屆文化資產博覽會戶外創作展
2001年 台北亞太博覽會戶外創作展
2002年 台南縣土溝農村現場創作
2002年 升格廿週年大型石猴創作展
2002年 屏東縣半島藝術季
2003年 獨立打造土溝村水牛公共藝術
2003年 台北首都藝廊個展
2004年 台南縣白河時光綠廊戶外創作
2004年 嘉義市興安國小駐校創作
2008年 成立土溝藝術工寮

2012年8月15日 星期三

水牛設計部落招牌




  藝術家侯加福的作品 水牛設計部落招牌


水牛與農作關係密切,內化成為台灣歷史、生活、風俗文化的一部份,水牛圖像也是台灣農村的重要象徵,台灣農民常以牛自喻。根據學者研究,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以水牛作為代表台灣的圖像,台灣的樂團到日本表演的宣傳照,也是以「牧童騎牛」代表台灣。
     台灣的耕牛分成水牛與黃牛,水牛適用於水田;黃牛則適用旱田耕作,兩者都兼用來輓車。荷蘭人時期,從南洋引進耕牛開發台灣,在高雄和台南一帶設立「牛頭司」管理,漢人也同時由中國大陸引進水牛。日本人為了方便管理牛隻,規定每頭牛都需領有「牛籍」,記載牛主姓名、住所及牛身前後左右的圖示,猶如牛的「身分證」。早期在台南鹽水、善化和嘉義北港等地都有「牛墟」,專門買賣牛隻。
     民間流傳許多和牛有關的諺語,包括「做人著磨,做牛著拖」、「有心做牛,不怕無犁可拖」等,展現牛在台灣人心中的重要性與影響力。

水牛設計部落
建築規劃、景觀空間、平面插畫、影像紀錄、
社區營造、公共藝術、永續校園。
http://tw.myblog.yahoo.com/buffalodesign008-buffalodesign008/